苏州市干将路303号创意产业园
0512-3565 6563
Jackjones@kuaidata.com
联系客服
数据中心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
服务:
400 651 8888
微软云服务:
400 089 2448
markjune@kuaidata.com
内容分布式网络服务:
400 811 0278
云集成与合作:
cloud@kuaidata.com
2022-08-25
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数字孪生?简单概括一下,数字孪生主要是通过3D的技术在电脑里复制数据中心一切的设施,将风火水电设备、人员的动线、管线、门禁、消防等等,做成数字模型,在应用映射的技术让虚拟现实相互产生一些影响。
数字孪生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数字孪生开启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新的时代?
数字孪生主要是两个大的作用:第一个直观体验,直观显示。
举个例子,假设说机房所在的上海有疫情,北京的客户想实地看一下机房的情况,因为疫情影响去不了,只听业务人员的介绍还不太放心,通过这种3D技术建立1:1的复制孪生体,远程就可以看到园区的全貌和全部设备设施。
配合语音导览就可以快速了解机房楼内的整体的楼层分布,包括设备的情况,电力网络的带宽的情况,设备备用电情况,目标机房自己的所在位置,包括周边园区的情况,还有机房内的空余机柜都可以看到。
配合监控就可以看到机房内的实景,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沉浸式的参与数据中心,让机柜信息和机房的位置信息都可以全部的掌控,这就是我认为的第一个大的作用。
第二大作用虚拟仿真,这也是我认为数字孪生相对来说最实用的作用。
通过接入各类数据,比如说动环、监控、消防、环境、IT设备、人员动线、CMDB以及各类设备的出厂参数等,实时感知诊断预测数据中心当下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孪生体模型进行参数调控试验,用科学的验证结果反馈给实体,真正做到有效调控PUE,实现省水省电,降低损耗。
再举个例子,我们拿暖通设备来说,可以通过设备出厂的各类参数信息做到科学的计算,理论上可以达到节能的组合,但是如果拿到物理层面时间的话,有的时候理论和实践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出入。现在如果我们通过虚拟仿真的技术,在孪生体内智能地分析环境的运行参数,通过调配设备的软体等等关键节点来去训练这个模型,那就可以真正达到自适应控制,从而指导现实层面的节能调控。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数字孪生能够开启新的时代。
数据管理有哪些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一:RFID-U位级资产管理,我们知道数据中心内的资产设备是非常庞大的,种类很多,数字孪生就可以使数据中心的资产和配置管理变的更加直观。通过RFID技术,不光知道有哪些资产设备分布在哪里,还可以快速的定位目标设备,察看信息运行状态,通过拓扑图了解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设备的采购,登记入库,上下架,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应用场景二:资产台账,进行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归并,整理分类,运营人员对设备资产进行快速的清查和盘点,形成资产台账提供给管理者进行参考,并且对接下来的设备管理任务进行提前的规划。
应用场景三:租控管理,数据中心的运营状况将直接关系到资产带来的现金流,在运营端根据上家一的机柜数以及电子合同,可以自动生成收入计划表,账单,还有财务的凭证等等,打造从合同签订到机柜的上架,租金的收取,成本分析到现金流的测算,到IRR测算的全流程资管闭环,这里面的成本就包括了运营的成本,运营的费用,人力的成本。
应用场景四:就是合同账单的在线管理。电子账单可以直达客户,合同管理模块可以帮助运营者制订电子合同模板,从新签、变更、等等,根据业务需求智能的提醒合同已经到期,提前去采取处理措施,基于合同可以自动的生成收付款的计划,摊销财务凭证就可以免去大量的手工做账,合同新鲜变更续租到退租的电子化。
应用场景五:可以实时的统计经营效益,调整收益的增长策略,通过上架率能耗等等数据采集分析,模型算法机器学习等等,对数据中心的状态形成分析运营的健康报告,根据运营的偏差数据调整经营策略,无须到现场就可以远程实时准确的监控资产运营状况,实现数据中心资源招商运营财务等维度的远程场景化智能管理。
目前数据中心的运营过程当中,很多的数据是以人工统计作业为主的,信息生产效率低,透明度有限,存在着较大的操作风险,资产信息伪造成本低,由此导致了传递失效。
我们的资产管理可视化平台为数据中心的资产管理建立自动分析预警和报告机制,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管理模型,在预设的原则下根据各需求方的需求,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定去制订相关的自动提取和运算的规则,生成资产表现报告,围绕资产生成画像实时进行监控,从而对实现资产的可视化跟踪。
我们的资产管理可视化平台可以让数据中心的资产配置、信息、运行状况更加的直观,使复杂的资产信息变的易于表达理解和传播,从而消除运营过程当中不同角色之间的认知偏差和监管盲区,实现运营的透明化,进而有效的提升资产管理与监控管理的效率。
总体来说,我们的资产管理可视化平台,对资产方而言,是有助于降低沟通成本和操作风险的,可以弱化资产对主体信用的依赖程度;对于参与方而言,提高各方的协同效率,优化信息的纰漏管理;投资者可以解决信息部对称的问题;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是有利于做穿透式的监管,降低监管的难度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