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干将路303号创意产业园
0512-3565 6563
Jackjones@kuaidata.com
联系客服
数据中心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
服务:
400 651 8888
微软云服务:
400 089 2448
markjune@kuaidata.com
内容分布式网络服务:
400 811 0278
云集成与合作:
cloud@kuaidata.com
2024-07-14
新质生产力,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新,围绕创新,特别是领先技术带来的创新;第二个是质,就是高质量、高质效;第三个是生产力,它本身就是先进的意思,符合新发展理念。
苏州由后发优势转向先发优势的战略选择。苏州要抢抓新质生产力战略机遇,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某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要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强大的体系建设,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发展。要通过系统化的体系建设,形成内生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发表的重要讲话,核心要求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要求江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新质生产力,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新,围绕创新,特别是领先技术带来的创新;第二个是质,就是高质量、高质效;第三个是生产力,它本身就是先进的意思,符合新发展理念。
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重大要求。总书记提出各地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或者搞一种模式。省委书记信长星提出,要对标对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重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产业组织先导功能、资源要素配置功能,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苏州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作为,率先突破。
01 新质生产力:苏州发展的第三波
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江苏的领头雁,发展新质生产力责无旁贷,是历史赋予苏州的重大使命。苏州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够抓住历史机遇,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是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新的科技产业革命,是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会带来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发展。以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为例,它们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如果把苏州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喻为第一波,90年代外向型经济发展喻为第二波,那么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把苏州发展推向第三波。苏州抓住了第一波和第二波的战略机遇,将苏州经济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成为世界工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上讲,苏州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处于相对低端的环节,如何突破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把客场的全球化转变成为主场的全球化,这是苏州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是苏州由后发优势转向先发优势的战略选择。苏州要抢抓新质生产力战略机遇,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某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按照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制度性开放与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要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强大的体系建设,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发展。要通过系统化的体系建设,形成内生的新质生产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新质生产力不能依靠外部的引进和输入,不能靠一时的运动式推进。新质生产力是基于内部强大体系创新所生成的,这是不同于第一波和第二波工业化的最大特点。
02 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钻石模型”
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空间体系,现代化的创新体系,现代化的文化制度体系。如果每个体系作为菱形的一个角,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菱形模型”,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四大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叠加,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苏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演变。四大体系可具体表述如下: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以未来产业为引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苏州要主动作为、率先突破,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积极打造人工智能、纳米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引擎”。苏州新年第一会提出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即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到2026年,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1030”这是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战略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加法的概念,不是一个量的增长,而是一个乘法的概念。苏州全市工业门类齐全,拥有35个工业大类、172个工业中类和513个工业小类,规上规下工业总产值超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1.3万家,制造业是苏州最大的优势。苏州要积极推进“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要积极推动苏州的智改数转网链,这是苏州制造业转型必须走的路,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苏州要沿着微笑曲线提升新价值空间,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结合紧密的生产性服务业,在追赶发达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挖掘新增长空间。苏州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这对于集聚高端的要素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站在长三角一体化乃至世界发展大趋势中去谋划未来产业的发展。在未来产业发展选择方面,要充分尊重市场的规律,特别是一些战略性企业家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研判,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体系。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因地制宜。这对于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性。首先,对于苏州来讲,要根据苏州的区情发展具有苏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科创体系,以及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制度体系建设。从体系层面去理解新质生产力,才能够避免借新质生产力之名,发展旧的生产力,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不同板块之间一定要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经过长期的发展,苏州每个板块都基本形成了符合本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每个板块要深入分析自身的要素禀赋、产业优势和科创优势,利用新质生产力去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基于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未来产业,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相城区的数字人民币和智能车联网;常熟的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高新区的医疗器械和光子产业等等。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撒胡椒面,要在关键的节点上形成产业集聚、创新要素的集聚,要形成创新联合体。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科学的空间组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借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创新极,推动苏州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富有活力创新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地融合起来。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之前所走之路大致按照E(engineer,工程或产业)到T(technology,技术)再到S(science,科学)的路线进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反弹琵琶,要重视由S(science,科学)到T(technology,技术)再到E(engineer,工程或产业)的路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重大的基础创新对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集聚重大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端创新要素。要打造科创森林体系,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提升“苏州制造”品牌。在今年新年第一会中提到,到2027年,累计建设各类创新联合体超200家,培育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不少于12家;累计力争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累计建成38个省级以上质检中心(计量中心)。这些都表明了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苏州发展要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落子布局。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文化制度体系。苏州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这是推动苏州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对营商环境的要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会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法治的营商创新环境要求更高。以法治为基础的营商环境和文化制度体系的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软性基础设施,必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文化制度体系。去年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说:“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江苏代表团中提到研究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完全统一的。文化体系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逻辑。同时要不断地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制度体系。一是推动产权制度完善,用产权制度更好激励科技创新。二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四大体系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钻石模型”,它们形成的叠加效应会极大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更好地释放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家的创造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的生产力,它仍然由三个部分构成,生产对象、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三个组成要素中,最积极最主动或者说最根本的是生产者。我们不能够忘记主体的作用。当今世界,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建设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制度体系和创新体系,最后要回归到人的创造力释放,以及促进不同主体分工合作网络的形成。人的创造力的释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