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干将路303号创意产业园
0512-3565 6563
Jackjones@kuaidata.com
联系客服
数据中心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
服务:
400 651 8888
微软云服务:
400 089 2448
markjune@kuaidata.com
内容分布式网络服务:
400 811 0278
云集成与合作:
cloud@kuaidata.com
2015-10-29
要是有人提到“混合云”这个短语,一些技术专家会告诉你:混合云是云计算的终极形态,而其他技术专家一笑了之,不以为然。那些一笑了之的人通常将混合云视作厂商和根本就没有云战略的客户挂在嘴边的短语。但是,混合云切实存在,已扎下根来。混合云不仅扎下根来,还会彻底重塑云计算。
如今人们觉得公有云是一种“无定形的、可无限扩展的计算云。”他们认为,迁移到云让自己无需拘泥于计算特性;云让你做到与位置无关、与风险无关、与模式无关。他们认为,迁移到云的企业不再需要依赖烦人的IT部门,不再需要处理与集中式计算有关的风险。对于计算独立和规模的这种看法完全偏离了事实。
云计算承诺,需要计算和存储资源的任何人都能够以一种可用、按需、可靠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源。云计算提供商已将可用性提升到了这种地步:就算偶尔出现服务大规模停运,它们的服务级别协议(SLA)其表现也要胜过企业内部的IT部门。然而,这确实需要付出代价。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云计算恐怕是我们见过的集中化程度最高的技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许多人并没有立即意识到:云是集中式的,应该受到严格审查,可能是由于云计算背后的营销模糊不清,对实际有形的“场地”缺少一番描述。可别上当了。
如果企业选择一家云服务提供商,无异于对这家提供商作出了一定的承诺。由于应用程序是为云而开发的,或者迁移到云端,切换成本会非常高。这个市场的本质取决于网络效应:假设所有其他方面都一样,如果使用拥有许多客户的云,云服务提供商(AWS和微软等)的每一个潜在客户就能获得比使用客户数量较少的云更大的好处,因为这表明风险比较低,有助于提升让某个云颇有吸引力的经济效应。
如果未来真是这样,我们可能会看到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收缩,只剩下几家大规模的全球性提供商。这一方面将归因于每家提供商取得成功,以及小玩家合并(小玩家拥有优秀的技术,却根本无法与大玩家展开规模化竞争)。只要看一看在戴尔收购EMC前夕EMC收购了Virtustream,这就是个最近的例子。
看一下最近的市场份额估计数字就准确地表明了这一点,亚马逊、微软、IBM和谷歌四大提供商占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的半壁江山(50%)。有一天,这四大提供商可能会占有80%的市场份额。不妨与常常受到抨击的银行界作个比较:尽管如今的银行规模庞大,但是拥有全球存款总额50%的银行其数量比仅仅几大银行多得多。如果我们将同样的标准运用到云计算,肯定会大为光火,要求对这些“大到不能倒”的计算提供商进行拆分。
要明确的一点是,我倒不是说云计算行业出现的变故很糟糕,或者说公有云很糟糕,而是想指出云计算的现实状况,并指出控制权被少数几家提供商集中所带来的风险。要是几家大公司没有下大手笔,云计算可能永远不会取得成功。真正分散的全球云这个想法可能是个错误的出发点。
我们不妨探讨这个想法:全球性的分散云,或者比我们现在拥有的云更分散的云可能是终极形态。拆分云服务提供商没有必要,也并非最理想。不像银行界,技术能够带来缓解这几种分散风险的抽象层。
希望采用云的大多数大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他们无法关掉整个IT部门,并换成云。这不太可能,因为有许多实际原因。
许多人敏锐地意识到,依赖单单一家提供商满足其所有的云计算要求会带来风险。
由于需要考虑的第一个方面,很难在至少不考虑如何调和与内部部署型系统之间差异的情况下采用公有云。而由于需要考虑的第二个方面,很难选择与另一家提供商不相兼容的一家提供商。公有云提供商集中的结果,以及期待外部计算战略和内部计算战略之间彼此对称,这正在促使诸多企业在探究、在一些情况下要求混合功能,借助技术层对基础设施进行抽象处理。实际上,混合云已发展到了与多云划等号的阶段。
像企业PaaS软件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这些技术层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允许多云功能可以迎合资源是抽象资源的这样一种形态。在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些技术层当中的多云功能会带来一种极其分散的计算模式,到时诸如PaaS层之类的技术层会将来自公有云、内部部署型基础设施和区域性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资源,融合入逻辑云当中。
“私有云”其实会结合众多资源,并且充当单一的“无定形云”,起码在企业领域是这样。云市场不会变成四大提供商控制所有计算,客户任由这几大提供商摆布的市场。相反,云计算会通过多云层来使用,多云层将保护客户,远离固有的集中风险。终极形态将是分散式模式,客户通过软件拥有控制点――至少可以说,这是一次剧烈的重塑。